課程目標:
學員能利用本課程中獲得的技巧和知識來:
1、改進產(chǎn)品的裝配和功能。
2、用形位公差的應(yīng)用來更清晰地傳遞設(shè)計信息。
3、通過第一次就建立合適的量具來盡量減少返工。
4、利用形位公差地應(yīng)用來支持“第一次就做對”的原則。
5、改善部件的功能定義,并確保100%互換性。
6、鑒別合格和不合格形位公差要求。
?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公差與配合
1概述
2國家標準《公差與配合》的構(gòu)成
3公差與配合的基本術(shù)語及定義(基本概念)
3.1尺寸
3.2尺寸偏差
3.3尺寸公差及尺寸公差帶
3.4配合
4公差與配合的應(yīng)用
4.1公差原則及公差等級的選用
4.2配合制度的的選擇
4.3配合種類的選擇(公差與偏差的選擇),孔軸極限偏差與優(yōu)先,常用配合極限間隙(或過盈)數(shù)值表
4.4一般的處理
5公差與配合的標注
5.1公差帶代號注法
5.2極限偏差注法
5.3綜合注法
6工件尺寸的檢驗
6.1測量與檢驗的概念
第二部分 ?形狀與位置公差
1形位公差概述
1.1誤差,
1.2形位公差
1.3形位公差的研究對象及含義
2形狀公差的基本概念
2.1幾何要素
2.2形位公差的項目
2.3形位公差帶的特點
2.4基準的概念
3形狀公差及公差帶
3.1直線度
3.2平面度
3.3圓度
3.4圓柱度
3.5線輪廓度
3.6面輪廓度
4位置公差及公差帶
4.1定向公差
4.2定位公差
4.3跳動公差
5形位公差的應(yīng)用
5.1公差項目的選擇
5.2度量基準的確定
5.3形位公差值的確定
6最小實體概念
6.1最小實體概念
6.2最小實體要求的應(yīng)用
7形位公差原則的概念
7.1公差原則有關(guān)術(shù)語的概念:
7.2獨立原則的概念
8形位公差的評定
8.1形位公差的評定
9形位公差的測量
10 形位公差的標注
10.1被測要素的標注方法
10.2基準要素的標注方法:
11 形位公差的標準(標準介紹)
?
第三部分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概述
2、表面粗糙度理論與標準發(fā)展
3、表面粗糙度主要影響
4、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shù)
5、表面粗糙度評定基準
6、表面粗糙度測量方法
7、表面粗糙度表示方式
8、表面粗糙度應(yīng)用原則
9、表面粗糙度選用
10、加工方法可達到的粗糙度
11、表面粗糙度對照表
12、表面粗糙度國家標準
13、表面粗糙度符號、代號
?